在相撲中央發力
作者:張忠良
-----------------------------------------------------------------------------------------------------------------------------------------------
親愛的家人們,大家好!
“在相撲臺的中央發力”,指的是把相撲臺的中央視作邊界,一開始就寸步不讓,要用這樣的心態對待工作。我們在工作中都必須設置這樣的“安全閥”,切切實實推進工作。對待人生我認為也是一樣。
“在相撲臺的中央發力”可以作為我們工作和人生的座右銘,指的是“在還有充裕地界的時候使出全力”。
人生如果在青春時期不努力學習,并養成高尚的品德,在中年和壯年時期不努力工作,這樣的人生注定不會收獲豐滿并安度晚年的幸福。人生的青春,尤其小時候的成長就已經是人生的開始,也就是相撲舞臺的正中。我們需要好好學習,獲取知識,并修煉人格。然后進入社會,進入工作階段,也需要一開始確立志向,勤奮努力,在每日精進中磨煉人生,最終一定會成就生命的品質,同時也獲得物質的富有。否則,等到年老了,就會后悔一輩子,老大徒傷悲,一生將會非常悲慘。
在企業經營中也是如此,當公司業績日益惡化,發現“光靠老本行無法維持”運行,于是想方設法另辟蹊徑,可資金已經見底,精力也已枯竭,再想走出困境,也只能是有心無力。如果我們想開拓新業務,那一定是在現有業務順利基礎上開展會減少風險。而不是公司運作順利時按兵不動,等到經營情況惡化時,才想解決問題,到時候內部和外部情況可能已經變得非常不利了。
我在2006年企業經營期間,雖然當時也實現了公司在新加坡上市。但由于危機感不足,沒有充分思考——如何在調諧器部品發展基礎上開發新事業的產品線的問題,加上過于快速成長,企業在2008年遇到“事業開始快速走下坡”危機,我深感危機來臨,最后仍然花了4-5年時間進入了轉型期,這個嚴冬就非常寒冷了。
今天再回想過去,由于創業之初一路成長,但危機意識不足,如果企業在新加坡上市之后就考慮進入汽車電子等戰略性事業,或許后續的發展就會更快。我們作為經營者,包括基層干部也是一樣,具有危機意識是長期成功的必備思想。
企業經營一定是經營順利之時就開始考慮未來可能的危機,并事前做好規劃和預案,安排新的資源投入到新事業中去,且不斷提升現有事業的競爭力和附加值。
一個新事業的推進,需要3-5年以上的持續勤奮努力,才會看清楚方向。并持續努力中,才會看清楚下步成長的成功的策略,再持續努力中,才會上一個臺階,并立足住行業地位。之后,就需要更勤奮努力,追求成為行業的領先地位和標桿而付出不亞于任何人的努力。這個過程,每一個階段的起步就是“相撲臺的中央”,在起步階段發力非常重要,這就有充裕的時間做出滿意的成果。否則,一步落后,會帶來步步落后,最終走向失敗的悲劇。
我記得,2000年前后,我們調諧器排針等業務一路攀升,當時感覺到競爭對手很少,我們從每月需要生產20萬的數量,到隨后的短短幾年期間實現每月生產150-200萬的數量,讓我們感受到成長之喜悅。但今天回想起來,而是我沒有戰略眼光,或許當時的我和公司都沒有這個能力,格局也沒有這個高度。一路生產調諧器部品18年,等到沒有成長甚至開始急速下滑時,才感受到危機的瀕臨。而我們當時的競爭對手主要是日本的公司,他們眼光超前,已經主動放棄消費電子類產品,而開始大量投資和布局汽車連接器等部品,至今他們成長非常好,規模翻了好幾倍,于是又成為我們學習的標桿。
“在相撲臺中央發力”這條哲理,告訴我戰略眼光和規劃很重要,我們一路成長中,往往會以以往的常識和經驗做出判斷,人最怕的是變革,希望未來按照自己的想法而存在。但事實是非常殘酷的,我們唯有堅持學習和創新,主動營造新的經營思路,并符合市場和客戶需求,主動積極變革并用心擁抱變革非常重要。
今天的興瑞未來成長之路,中駿的戰略定力和不斷完善核心能力,興鍛的戰略和系統化布局等,都是我們需要主動出擊。絕對不能以守舊的態度,等到對于我們非常不利的時候,才思考策略的調整,這往往會痛苦一陣子,并錯失商機。
今天的時代,圍繞互聯網、智能制造、大數據庫的應用,我們唯有強化研發和技術力量,深化變革和構建全面的創新意識,在任何時刻都需要有領先的智慧確立經營的策略,也就是在有充裕的資源和時間內提前布局策略和改善非常重要,而不能有“臨時抱佛腳”的態度。
企業發展中,對于資金管理,集團一向非常重視,這才使我們在2008-2015年期間轉型變革中,確保各事業的規劃和資金的落實。為了讓成功后每一家企業經營團隊和貢獻者有更多利益分享,我的策略就不主動引入外部投資者,但對于我們如何改善資金流就顯得非常重要。
在資金管理上,我們需要圍繞資金的改善和更好的資金周轉,各項經營活動需要一開始圍繞讓資金更好的方向去努力,也就是開展“在相撲臺中央發力”的工作態度。這里我們就需要制定不同階段精準的策略,如市場和客戶策略包括信用管控等,制造一定要徹底控制成本,確立高毛利的策略,并一定生產讓客戶感動的產品和服務等,這些都是經營的原點,也就是一開始需要把每一件工作,按照原理原則做到極致,才能保證資金的順暢并實現預期或超預期的目標。
在生產交期中,也一樣,一定是提前做好規劃和資源配置,確保提前完成任務,而不是在交期很近時出現緊迫感。
對于品質更是如此,一定是源頭做好控制 ,從“相撲臺中央”發力非常重要,一開始就把事情做好,并追求完美的態度,就會實現預期或更好的品質結果。
寫到這里,我在想,“在相撲臺中央發力”,對于人生和工作來說,又可以理解成為每一個人的意識或念頭。一旦意識和念頭具有“正確的思維方式”,有非實現不可的高目標挑戰,時時從起心動念上下功夫,并追求做到“知行合一”時,我們的工作和人生就一定會非常順暢,并一定會實現我們想要的最佳狀態。
以上是今天的分享,感恩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