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人類的無限可能性(下)
作者:張忠良
-----------------------------------------------------------------------------------------------------------------------------------------------
大家好!今天我們繼續學習“追求人類的無限可能性”,解讀稻盛和夫老師一生事業成功的秘訣---哲學的力量。
稻盛老師經常給塾生講,一定要打破“常識性思考”。我認為“常識性思考”是我們按照自己現有的能力和經驗所做出的決定與判斷。而要確保“一切皆有可能”能成為現實的成果,就必須打破常識性思考,同時,必須喜歡和迷戀當下的工作,腳踏實地,勤奮努力,在持續付出中才能探究到事物的真相。
年輕時的稻盛和夫老師,大學學習有機化學專業,但陰差陽錯地進入了制陶行業。他既不是科班出身的陶瓷專家,也不是具備這項技術的優秀人才,但即使這樣,他依然抱有積極的態度,一步一步堅持努力,從不松懈。稻盛老師說“由于機緣巧合,不得不在自己不擅長的領域工作,但我抱著提高和磨煉自身能力的決心,拼命刻苦鉆研。不糾結于曾經習得的知識和取得的成績,而是以‘想方設法攻克難關'的積極態度,聚精會神地持續努力。終于研究變得順利,我也開始在公司中嶄露頭角”,這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這樣的心態非常重要。稻盛老師經常講工作就是“提升心志,磨煉靈魂”,我想他從一開始進入社會投入工作時,就具備了這樣的心境。
人的能力不僅僅依靠學歷和之前所獲得的知識,而是由當下的態度和意志力決定,并不斷開發深層次潛意識的智慧,充分相信自己的能力是無限的。對稻盛老師來說,潛意識的智慧就是后來形成的京瓷哲學思想體系,成為了他人生和事業考慮一切問題的判斷基準,是京瓷和KDDI持續成功的源泉。
隨著熱愛當下的工作,進入迷戀和入魂的狀態,通過持續的勤奮努力,就能成就這個領域的專家。持續的努力,讓稻盛老師成就了陶瓷行業的先驅,引領行業的發展,并為人類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這點需要我們全體家人思考。尤其是技術團隊,我們確保愿景的實現,從根本來說,就需要成為行業的專家,并引領這個行業發展,需要具有這樣的使命感。使命感的源泉就是我們確立的以“圣賢文化和稻盛和夫哲學思想為根基,以中興精密哲學思想和家文化體系為核心”的一整套思想體系,我們需要前行中不斷完善,并作為全體家人的指南針和驅動力。
在京瓷投資KDDI時,又充分體現了京瓷哲學的力量,充分說明了“人的能力是無限的”。稻盛老師說:“我當時的挑戰行為正可謂‘唐吉坷德戰風車’。在旁人看來,我的所作所為或許是愚蠢的‘自殺性行為’,但我自己看得很清楚,自己并非‘自暴自棄,破罐破摔’,而是在‘天道酬勤'的信念之下開展事業。當時支撐我堅持下去的理論基礎便是京瓷哲學,讓我相信自己擁有無限的能力”……
學到這里,讓我非常激動和感慨!
因為稻盛老師的純粹利他之心,因為稻盛老師的正確思維方式,也就是京瓷哲學的力量,因為稻盛老師的付出不亞于任何人的努力,呈現了非常圓滿的成果。很多人把成功歸功于外部環境和運氣,認為是環境帶來了機遇,運氣好才使成功, 78歲的稻盛老師通過拯救日航的成功案例,再一次說明了京瓷哲學的強大力量和他利他之心的純粹之處。京瓷的成功,KDDI的成功,日航的成功,稻盛老師告訴我們要成功需要有純潔的心靈,需要確立事業的大義名分,需要有哲學思想作為經營的判斷基準,需要有純粹的利他之心。如果心靈的出發點是利己之心,沒有哲學作為正確思維方式的判斷基準,而僅僅用之前學到的西方管理方法,這很難實現我們想擁有的高目標,也根本無法持續成功。
這幾年學習踐行中,讓我思考并得出一條我認為能持續成功的路徑,與大家分享,并作為中興精密的干部們,需要認真領悟并加以實踐。這就是“心--理--法--行--果”,并需要循環精進,周而復始,追求完美。
心。
心靈是一切的源泉,是萬物生長的種子。我們做任何新的事業,部門工作挑戰高目標的達成,個人和家庭的幸福等等,一切萬事萬物的和諧,都是需要有一個純潔和利他之心。這時心靈越純潔,越有強烈的利他之心,這個種子的力量就會越強大,就會驅動你往成功的路上前行。
理
通往成功的路上,對于人生和事業經營都需要做出很多的抉擇和判斷,如果我們不能看清楚事物的本質,無法按照成功的原理原則出發思考并做出正確的判斷,我們就很難成功。這就需要哲學思想引領我們具備正確判斷的思維方式,并血肉化,也就是把潛意識內正確思維方式的智慧成為我們判斷的基準,使其成為常態化,這點很重要。這就是“明理”。
法
基于“理”的基礎上,也就是建立在正確的思維方式基礎上,我們就可以構建流程,體系,制度等,把復雜問題簡單化。這個“法”一定是符合“理”為根本,并以“心”為目標。
行
“行”就是日常的人生和事業日常的經營,“行”非常重要,是成功的根本,也是對于“心”“理”“法”的考驗。如你的內心強烈程度,會直接反映到你是否具有“付出不亞于任何人的努力”程度。“理”是思維方式,哲學(思維方式)是否真正血肉化,會直接影響你日常的判斷的正確性。“行”還需要依據并遵守“法”制定的規則開展工作。這時我們日常的行為,就需要勤奮,需要依據正確的思維方式和確立的制度準則開展工作,并追求過程的完美,腦子中始終在想需要呈現的美麗的數字非常重要。
果
“行”的付出直接呈現在“果”上。如果一旦“果”沒有實現預期的目標,我們就需要反省心靈的純粹程度,需要思考具有正確思維方式判斷能力是否需要提升,制度和體系是否有改善空間,是否不夠努力等,這就是一個“內求”的過程,這樣循環精進,周而復始,一定會達到完美的境界。
以上的分享,也充分說明了,愿力和哲學思想的力量,是事業成功的根源,我們必須抱著樂觀開朗的人生態度,并需要勤奮努力,我們才能讓“一切皆有可能”變成實現,成就我們的夢想。
感恩大家,讓我們堅信哲學的力量,抱有樂觀的心態,積極實踐。只要相信自身的能力,一定能無往不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