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究事物的本質
作者:張忠良
-----------------------------------------------------------------------------------------------------------------------------------------------
親愛的家人們,今天我們一起學習《稻盛和夫實學》第二天的內容:我的會計學的基本思維方式(追究事物的本質)。
稻盛老師能把“會計七原則”分享給企業經營者,就是想把(管理)會計在經營中的本質告訴我們,讓我們一切以追究事物本質來思考。今天的學習從三方面分享:
依據原理原則追究事物本質,以“作為人何謂正確”進行判斷
我們確立經營戰略和經營思路,特別是最近我們都在完成預算,確立年度目標經營方針并將其分解開展月度工作計劃時,我們都需要時刻思考“作為人何謂正確”,以此作為判斷基準非常重要。
養成凡是都要追究本質的思維方式,而不是依靠所謂的常識進行判斷,非常重要。
這個本質的依據就是:公平,正義,勤奮,勇氣,博愛,謙虛,誠實等思維方式。也就是在正確思維方式基礎上,我們確立預算并轉化行動方針;確立每月的改善經營課題中,不管多么細小的事情都需要追溯到原理原則,追溯到問題的源頭,徹底地思考非常重要。只有這樣我們的經營才可能真正意義上實現合乎道理的經營。
我想以這樣的思維方式,給予我們經營者(在中興需要“人人都是經營者”出發,讓自己成為經營的主人)很大的想象空間和徹底的思考問題本質的時間,也讓我們的經營真正接地氣,如何落實給予客戶需求的經營方針,如何落實現場改善的經營策略,更是如何落實提升全體家人的工作斗魂,成為心心相印的事業伙伴和人生伴侶都是我們需要思考的經營策略,讓我們家文化成為事業永續經營的軟實力。
用原理原則判斷如何折舊
這個課題一般我們依靠的是社會常識,在稅法上有規定折舊年限,我們會被這個會計成本的處理而束縛。事實上,我們一定要從經營的實際去判斷,為內部管理會計作出分析和指導。
如集團經營中,當時還是上市公司的我們也曾發生過這樣一件事情。有一臺設備不能用了,當時市場價值還有5萬元,但常識告訴我們,我們不能處理,因為折舊余值仍有10萬元,如果處理了,會多虧損5萬元。等到三年之后,折舊只有1萬元殘值了(一般按照設備原值的1-3%),但由于沒有使用,滯留在倉庫或角落,生銹,市場價值出售只能按照5000元賣給社會,這還沒算上占用場地等費用。這些都是基于稅法或會計法而思考,反而讓經營出現更多的虧損,是沒有按照原理原則作出判斷的事例。
同樣,由于設備稼動率很高,設備不到10年的折舊,但經營生產已經不能使用了。很多設備24小時高負荷運轉,往往會提前報廢,如果還按照10年折舊也不合適。但有些設備稼動率不是很高,而且我們保養做得很好,設備可以使用10年以上,實現10-20年的生產,這就可以帶來更大的效益,而10年后也沒有了折舊成本。
此外,設備生產使用年限超越10年以上,我們還需要考慮設備生產的效率,如果設備仍可以有一個好的價格出售,并更換成新設備,這就可以提升30%的效率,這又是一個讓決策者思考如何做出判斷才更為正確同時提升經營效益的因素。
設備往往是我們的重要資產,也是財務重資產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如何讓設備資源更大發揮價值,是經營者需要思考的長期而又日常的課題,而且年年都需要有明確的經營策略。
同樣,設備的管理是核心,我們對于設備要像對待自己眼睛一樣,恭敬它、感恩它。尤其是舊設備,它為公司創造了很多價值。設備的健康運轉可以為經營創造更大的價值。
此外,我們在考慮折舊中,要把經營管理會計的分析與國家稅法的規定分開來思考。一切判斷都需要符合經營之道,不被常識所蒙蔽,一切追究經營的本質,讓企業的體質更強壯。
判斷基準不拘泥于常識
這個非常關鍵,我們在做預算時,往往會分析去年的各項經費開支情況、同行業的財務費用情況等,但這樣思考,我們就很難回歸到經營的實際。各項費用能否創造價值,并徹底消除浪費非常重要。
如我們沒有去現場時,感覺降低10%浪費這項指標很好了,但去現場了解實際完成改善30%都是可以的,或團隊挑戰可以實現50%的高目標。
之前我做總經理時,我們從原材料采購入庫到產品出貨開票一般都是45-55天,周轉的改善不大,成為這是正常的。但今天我們學習哲學思想,學習精益生產,開展阿米巴經營,我們可以把這項周轉確立在30天之內,并2018年去挑戰26-28天的目標。就這項改善增加經營的現金流,減少經營庫存壞賬風險,減少空間和簡化了管理。成功實現高目標,一定會增加團隊的信心和力量。
興瑞確立今年“銷售提升25%、人員不增加、但空間減少20%”的高目標。按照以往的思維定勢,銷售增加25%一定需要增加15-20%的作業人員、一定需要增加場地等預算要求。
管理費用和營銷費用都是一樣,我們需要從經營的本質去分析和思考,通過人人參與經營,打破常規思維,以三現主義(現實、現場、現物)落實精益經營的思想,就一定會超越我們之前的常識思維。
今天的學習,讓我們明白擁有正確思維方式很重要。一切追究經營事物的本質是我們日常經營的立足點,讓我們思考再思考,具有“每日挑戰,持續改善”的精神,在不斷的成功中體驗工作的意義,感受勞動的喜悅。
感恩大家!